[演讲]中国医大一院吴安华:如何准确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 T淋巴细胞NK细胞是敌是友?| 领星东北脑胶质瘤MDT会议
神外前沿编者按:这个首个针对中国人群的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评估模型,与国际上相关模型相比,不但加入了IDH1等分子指标,还加入了8基因免疫指标,使得预测准确程度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预测工具,还有可能为将来的胶质瘤免疫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与指导。
神外前沿讯,8月26日,“独具匠星 领驭全城-东北脑胶质瘤治疗MDT会议”在沈阳举行。日程详见:[最新日程]独具匠星 领驭全程-东北脑胶质瘤治疗MDT会议 | 8月26日 沈阳
来自东三省的脑胶质瘤的神经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和放疗科多个学科的专家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纪要详见:[会议纪要]独具匠星 领驭全城-东北脑胶质瘤治疗MDT会议召开
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安华教授致辞,对与会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借此机会相互学习并推动东北脑胶质瘤的发展。
此前,吴安华教授团队,通过对大样本胶质母细胞瘤病例的回顾分析,建立了首个针对中国人群的胶质母细胞瘤预后评估模型,此模型预测的生存期同患者实际生存期高度一致,此模型C指数达到0.69,显著优于Gittleman评估模型,且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分子病理指标及放化疗情况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此模型的建立可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管理提供新的参考与指导。研究成果发表于“Neuro-oncology”杂志。详见报道[前沿] 吴安华团队建立首个中国人群胶质母细胞瘤预后评估模型 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oncology杂志(附论文全文)
在本次会议上,吴安华教授做学术报告《中国人群胶质母细胞瘤预后评估模型》,发言要点如下,未经发言者审核修改。
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个体化预测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可以针对高风险患者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非常科学的生存预测,避免过度医疗,同时还有科研价值。
胶质瘤列线图模型可以根据不同方程给出可视化的、便捷的计算方式,可以准确预测患者生存时间。胶质母细胞瘤也有列线图模型,国际上有过相关文章发表,但是有个缺陷就是没有加入分子指标。
在此背景下,我们建立了一个胶质母细胞瘤预测模型。验证之后,发现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个体化预测结果,C指数达到0.69,相比之前两个模型的0.65和0.66已经是很好了,这个模式我们也申请了国家专利。
胶质母细胞瘤与别的肿瘤不太一样,别的肿瘤的预测模型C指数可以到0.86,预测和实际生存期非常接近的。胶质瘤我们现在达到的是0.7之下,可能的原因是胶质瘤的杂合性超过其他肿瘤。
我们的模型中已经把IDH1和甲基化等指标加进去了,但还有其他预后因素进行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免疫指标与预后高度相关。我们建立了胶质母细胞瘤免疫预后指标,发表在Neuro-oncology”杂志上,首次建立了8基因的胶质瘤免疫评价体系。
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胶质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和微环境中基因的表达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认为免疫因素是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
在胶质瘤微环境中的局部免疫因素有很多,包括B淋巴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等,这些细胞都参与了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构建。之前我们理解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越多,患者预后就越好,但是我们研究之后发现一个相反的结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越多的话,反而患者生存期越差;另外B淋巴细胞等越多的话,患者预后越好。这就颠覆了我们以为对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理解,这篇文章我们也刚刚发表。
对于胶质瘤来说,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可能是个敌人而不是朋友。所以我们就把免疫因素加到预测模型里了,加入之后明显提升了预测的准确性,预测C指数超过0.7(0.72左右),达到了国际上比较认可的个人化预测认证水平。
但是所有这些指标中没有包括治疗模式,现有的治疗模式可能对病人预后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也就是说如果某一类患者具备了相关的病理模式、KPS评分等,那么不管怎么治疗,可能预后都不会太好,这也给我们将来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方向。
为什么免疫治疗对其他肿瘤治疗有效,但是对胶质瘤治疗不太理想呢?甚至有人认为对胶质瘤治疗是无效的,因为大脑是免疫半豁免器官。但也有文章认为,免疫治疗是胶质瘤治疗很好的模式。我们的预测系统将来会加入更多的免疫指标,可能会为胶质瘤免疫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关于领星
领星生物是由中美生物医学科学家携手资深肿瘤专家共同开创的肿瘤精准医疗服务平台,是一家集精准治疗方案筛选、精准治疗实施、精准治疗监测于一体的国际化公司,致力于为中国的肿瘤患者和医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医疗的临床解决方案及面向全球资源的对接服务。
▼手术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投稿及约访邮箱vip@vipyiyi.com